微信號:18805396701掃一掃 聯系我們
內容來源:本文為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副系主任、南京市鶴琴幼兒園園長張俊教授在2019年HOPE幼教創新大會上的發言,主題是《回歸生活、回到兒童的“活教育”實踐》。
以下為實錄內容,文章來源幼師口袋(ID:qujiaohuodong)
各位老師上午好:
謝謝主辦方給我發言的機會,我是一個低調的人,但是現在我發現不得不高調,因為我要為我們園長發聲,為我們幼兒園老師發聲。所以我就承擔了一個新的角色——幼兒園園長。
來之前,我和幼師口袋主辦方有幾次的互動,我一直在猶豫我要不要來。我非常高興幼師口袋給我們幼兒園老師做“減負”的工作,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樣在“減負”的同時給我們老師“賦能”。
我想這個一減一加,其實這個背后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實質是什么。
關于這次會議的主題,我上來之前還和我的老師,王振宇老師交流:這個普惠究竟是什么,王振宇老師說這是個境界。那我們就朝著這個普惠的境界來講。
之前主辦方讓我講STEM教育,這是一個熱點,并且把我安排在一個辦園特色的主題分會場,當時我就不想來了,因為我不想誤導大家:怎樣去辦一個有特色的幼兒園。所以我就不來了吧,后來李老師說還是來吧,讓我隨便講點什么,我說那好,我就講講我們是怎樣辦一個沒有特色的幼兒園吧。
我們鶴琴幼兒園有個天生的基因——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所以我們就很高興不需要去想我們這所幼兒園叫什么課程,我想這是很多幼兒園園長要想破頭的事情。
怎么起一個人家還沒起過的名字,我們不怕重復,我們的課程就是“活教育”課程,我也希望我們所有幼兒園的課程都可以成為“活教育”課程。當然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這個“活教育”還活嗎?在這個將近100年的今天,它還是活的嗎?如果說它還是活的,它活在哪里?我也就不賣關子了,其實我們的答案就寫在我們的標題上——《回歸生活、回到兒童的“活教育”實踐》
我們對于活教育的理解,這個活就是生活的活,教育要回歸生活,同時這個活也是活力的活,兒童她天生具有生長的活力。所以,活的教育應該去思考,如何跟我們孩子的生活,當下的生活,未來的生活發生連接以及教育如何能夠激發孩子內在所固有的活力,這樣的生長力量。
我們幼兒園辦園3年以來,一直不斷地去反思,去領會“活教育”這兩個基點。我們不給老師講太多的理論,包括什么STEM,以至于我的老師都提意見,說張老師你天天在外面講座,怎么不給我們開開講座。
我覺得我的老師不需要那么多的名詞概念,這個話那個理論,我經常問她們的問題就是:你覺得幼兒教育的原點是什么,這是我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當然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
可是我們老師經常所愿意回答的就是:我認為我們教育的原點就是兒童。我聽到這個答案很開心。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更需要的是思考:究竟我們教育的邏輯起點在哪里,我們的初心、我們的終點應該指向的是什么。
所以前面詩雅老師幫我做PPT,給我插播了一條我們老師的婚禮,說你來講講吧,啊~我說千萬不能再講了。因為我擔心很多幼兒園園長會給老師逼婚。逼她結婚,逼她在幼兒園結婚。
這不是我的初衷,我希望的是在這個婚禮背后看到我們的老師跟孩子他們是共同生活的,看到我們的孩子想參與到老師的生活當中去。
也看到,其實這個課程不是刻意的,而是在我們的共同生活當中自然而然的發生。所以那天微信發出來以后,我就開玩笑的說,因為大家可能看了我就不贅述了。
我說了,除了對新郎的靈魂拷問,其實也有對新娘的靈魂拷問啊,然后很多朋友就后面給我回,發了短信說,你這個園長還讓不讓人家結婚了啊,其實我是開玩笑的,沒有問她,沒有在那天問她。但是我相信我們的老師心里面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一直在縈繞在她們心中,那就是不管你在做什么,你要去思考兒童在哪里,我們有沒有看到兒童,我們看到了兒童我們就看到了課程的起點,看到了孩子的主動性。
同時我們有沒有看到孩子的學習以及我們的課程是如何去支持孩子的學習,所以我想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東西吧。
我講的這一切已經浪費了5分鐘,唉,這不是我的PPT里面的內容,所以下面有PPT就可以講快一點啊,因為有些內容我在其他場合也講過。
嗯,還是回到學理上吧,其實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知識分子的臭毛病啊,就像王老師講普惠就能講到歐文,這個我們只是講活教育,不能忘記陳鶴琴先生,他在80多年前,甚至100年前,他從美國留學回來以后,他在一個什么樣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他的理論。
其實我覺得陳鶴琴先生他的偉大就在于他站在一個時代的十字路口,但是他能夠鞏固四方,能夠看到未來的方向。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傳統教育的這樣一個弊病,所以他的活教育,他是直指的對傳統教育的這樣一個弊端的。
批判傳統教育壓抑兒童的天性,以及把兒童、成人對立起來,同時他對這個杜威的進步主義的教育追隨,其實這里面從他的活教育的思想當中都能夠看得到。
關于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不去展開說了,我只是想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陳鶴琴先生,他所提出的這樣一個教育課程的方法論,其實跟杜威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因為杜威他對于教育的本質的理解,其實就是關注人的生命增長,關注孩子的主動的活動和經驗,關注生活。
他自己也有著非常豐富的教育實踐、生活教育的實踐,所以從這個活教育的這三論當中,其實我們也能夠深深的感受到。
陳鶴琴先生他對于教育目的的看法,教育就是培養人,培養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活教育的五大目標,以及他自己提出來的這個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最后來他又提到這個做世界人的這樣一個目標,從課程論從他的內容來講,他也非常強調跟生活的聯系,從課程的教育方法來說,他也非常強調孩子的主動活動和實踐。
所以說其實我們在繼承陳鶴琴先生的這樣一個活教育的思想的實踐當中。我們更希望是抓住它的最本質和核心的內涵,而不說是形式上的照搬和繼承。
這個就是我今天開場的時候講到的,我們的活教育應該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生活,更多去關注孩子他的內在的需要和內在的這樣一個能量。
可是理論和現實之間有了很大的落差,我想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相信一日生活皆課程。在我們的課程當中,生活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我們的心目當中只有上課,你去看看老師的教育計劃,我們再看看教育行政部門對老師的這樣一個專業能力的導向,其實都還是上課導向、教學導向。
我開玩笑,就是有的時候因為我接觸到教育行政部門,他對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量的考核還是按照課時來考核的啊,這是非常小學化的,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到,其實我們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幼兒園課程,它的這樣一個特殊的本質,就是它就是在生活當中的。
我們在今天也都非常相信兒童本位的這樣一個思想,可是為什么我們眼中還是看不到孩子。
我們的一節一節精彩的課看上去好像磨得很光亮,滴水不漏,環環相扣,可是一切都是老師的導演和表演,那孩子他在哪里,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反復的讓老師去思考,去追問自己,兒童在哪里,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兒童在哪里?
在我們的幼兒園的課程當中,其實我們是真的沒有特色,所以我們所有的活動其實都是基于我們全體幼教人的這樣一個共同智慧的捷徑,所以我們不去摻和到任何一場,什么主義的這種爭論當中,我們更多更多的做的是一件折中的事情是一種能夠尋找一種現實的可行的路徑吧。
嗯,比如說關于這個幼兒園的主題課程和分科課程的這樣一個爭議,可以說伴隨著這個幼教改革的30年。
但是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是一個非常折中的觀點啊,我們認為,其實主題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主題反映了孩子生活當中真正的關注,學科也是好的,因為他是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基本內容。
所以在我們幼兒園我們是一個雙軌制的課程,可是怎么理解這個主題呢?來自于孩子的真正的生活。
活主題的來源,一方面是要關注兒童生活環境和生命成長過程當中相關的一些重大課題,這個大主題,也要關注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小小的驚喜,小小的發現以及我們最為期待的節日。
所以在我們幼兒園當中,其實我們所做的這樣一些主題都沒什么創意,可以說是幾乎所有幼兒園都在做或者都做過,或者做的不想做的主題,比如說大自然春夏秋冬,小班找春天,中班找春天大班又要找春天,我想很多老師在想,春天究竟在哪里?要做三年。
可是這就是生活呀,我們人與人與自然之間的這樣的情感不就是在一年一年的循環往復之中,慢慢的加深了,我們和自然之間的連接也是越來越分不開了,而且孩子他是在成長著的,在幼兒園的三年里面,其實他對于自然的感受,隨著他的認知能力的成長發展,他也在慢慢的加深,他的眼睛也變得越來越亮,越來越能夠看到這個現象背后的東西。
小班他不知道什么叫春天,問他什么叫春天啊,春天就是開花,還有的孩子說春天就是很春的天,春天就是小草長出來了啊,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小班孩子他對于這個季節的感受吧。
但是到了中班就不一樣了,因為孩子你從他畫的那幅畫當中畫到我們草坪里面的這個小草,他就有意識的會下面畫的粗。上面畫的細,并且它是從下面往上面挑著畫的,老師問他你為什么這樣畫呢?他說小草就是這樣長出來的呀,而且剛長出來的地方是尖尖的,所以你會看到其實孩子他對于自然界的這樣一個觀察,隨著他年齡增長,他慢慢慢慢的,他就加深了。
會看到變化了,他甚至于慢慢的看到規律了,所以到了大班你再問他春天是什么呀,春天就是春夏秋冬,春天就是冬天過去了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一段日子,春天是越來越暖和的時間,因為我們季節,孩子他們是要每天做氣溫的記錄的,所以看上去好像是非常不起眼的和頻繁的這樣一些內容,其實孩子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他形成了對于季節的概念,他也增強了和自然的這樣一種大社會。
其實對孩子來說從家庭走到這個幼兒園,再從幼兒園里面開始打開這扇窗戶,認識社區,認識家鄉城市國家,這就是兒童他周圍的生活從具體的到更加抽象的,從近的到遠的。
所以我們開展一些,我愛我家的主題,我們的社區鄰居的這樣一個調查,開展我們家鄉南京的這樣一些主題以及到大班——我是中國娃的主題。
其實從這樣一些主題當中,孩子他對他所在的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以及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歸屬,也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和深刻的這樣一個體驗。
其實,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那幼兒他如何能夠理解啊,我們也是從孩子他們自己的親身的體驗當中,比如說我們中班到大班的暑假我們會布置家長要帶孩子出去旅游,其實你不用布置,他們也會去旅游,那么實際上就是為他進入大班以后來學習中國的主題來積累經驗。
因此我們開學以后的這樣一個暑假經驗的分享就是你到哪里去旅游了,并且呢,每個大班有一幅中國地圖,然后讓小朋友來找一找你去過的地方在哪里做上標記,你看有個小朋友他說我去過日本啊,然后就要貼在這個地圖上,看旁邊的孩子就能不能。日本又沒有顏色,你貼什么啊,因為他們知道日本不是中國,噢,原來我們是研究中國有哪些地方,所以其實對孩子中國它本身是一個地理概念。
那我們對幼兒來說,我們在一個什么樣的層面上讓它形成這個中國的概念呢?那首先它是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有人有什么樣的人,他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我想這是他們認識中國這樣一個概念的開始,當然我們在幼兒園里大班他們有升旗、做升旗手的這樣一個角色,而且只有大班才有,我們有意識的把它設計成讓孩子巴望著自己能夠長大才可以扮演的這樣一種角色,所以到大班他們終于可以做升旗手了,那么這個國旗又是什么呢?它代表什么呢?
往往他得不到的東西他就會更加珍惜,所以他會知道,原來這是需要你長大以后才能承擔的,這樣一個責任當升旗手,因為這個國旗代表著中國,所以這是我講的,從大自然大社會當中,我們尋找這樣一個主題。
同時從孩子的個人的生命過程當中,小班一來我上幼兒園了,中班,我上中班了,大班我上大班了,我要上小學了,其實這里面不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每一個節點嗎?
我們也在思考在每一個節點當中孩子的成長的任務是什么?挑戰是什么?你比如說從我上幼兒園了,怎么樣能夠走出家庭能夠融入集體生活,但是在整個小班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當他到我上中班了,那我的中班的成長心愿又是什么呢?
他開始關注好朋友了,他開始關注我是一個中一班的小朋友了,還有班集體的這樣一種意識了啊,他要承擔值日生的角色了,到了大班,我從一個被人家照顧的人變成一個可以照顧弱小的弟弟妹妹的這樣一個角色了,到了要上小學了,我要承擔一個學習者的這樣一個角色,我需要有什么樣的。所以其實這是孩子在成長,每一個孩子他繞不過去的這樣一些成長的任務,而這些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主題嗎?
所以說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面,其實我們的課程的主題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孩子的生活環境和生命成長中等等的這些大問題而展開的。
同時呢,我們也有一些小的主題,比如中秋節到了,我們要這兩個星期可能圍繞中秋節來開展一個主題,比如說我們的孩子在中午散步的時候發現,我們幼兒園里種的水稻,那么可能他們就開始了對水水稻的這樣一個探究,后來他們每一天記錄下來,最后一共85天,這個水稻終于收獲了,變成了一碗米湯,這也是他們生活當中的小主題,所以主題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也在幼兒園里面和老師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因為主題這個概念在我們整個的幼教實踐中。
我們認為主題它不是一個學科教學活動的拼盤,它也不是一攬子相關活動的集合,他也不是時間的分割單位。其實沒有主題,我們的生活也一樣在繼續,但是有了主題,我們的生活就有了聚焦,我們就有了可以深入探究的話題,我們就有了一些類似于體驗的這樣一些讓我們激動和期待的這樣一些事情可以做。
作為主題,什么主題是對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的深入探究,是兒童的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他的經驗展開的過程,所以其實在我們幼兒園可能一個學期也就是兩個主題,我們老師是預設的,那其他時間你可以沒有主題,同時這個主題你可能開展很長時間,或者說你可以同時開展不同的主題,繼而老師預設的這樣一個主題,那么可能也有生成的這樣一些主題,所以我們可以是主題套著主題來開展活動的。
那當然了,除去主題之外,其實我們老師,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考慮,就是我們每一天的一日生活,我們的區域活動,我們的游戲,我們的戶外鍛煉,我們的學科教學這些其實都是老師她需要去思考的地方,當然有些可以與主題結合起來開展,有些沒有辦法結合的,那么我們就單獨的來開展。
所以在我們的幼兒園課程當中同樣也有這個學科的教學活動,我們的區域當中,有跟主題相關的,這樣一些區域也有一些完全是學科性的區域,比如說美術區,數學區,科學區等等。
但是在領域內的教學當中,其實我們希望老師們學會做減法做乘法,也就是說把它和主題活動結合起來,那么如果不能結合的呢,我們單獨來進行,但是,我們也要精選各個領域的關鍵經驗,所以說對各個領域的關鍵經驗的梳理,這是我們一直在幫助老師在做的一件事情。
可能在我們的辦園的前兩年老師們還顧不上,但從第3年開始,他們開始有這個意識了,就她們需要去研究學科,因為你不研究學科,你就不能夠更好的去解讀孩子的學習。
那么怎么去做這樣一個關鍵經驗的梳理,當然是依托指南,但是指南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這三年里面我們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對指南如何落地,進行一些原本化的探索。
我知道很多幼兒園會要求老師去背誦這個指南,老師都會背了,但是也不見得真正的理解,各個領域,各條目標,在每一個年齡段的典型的表現,可是它只是一些散點狀的東西,而老師他更需要的是一個發展進程,所以怎么去梳理這個關鍵經驗?
我們是把指南也做了減法,把35條目標精簡到25條目標,便于孩子、便于我們的老師去觀察評估,以及去支持孩子一個學習和發展。
同時我們也讓老師能夠意識到這些關鍵經驗是學科集體教學關鍵經驗的獲取,不是通過孤立的這樣一個教學活動來進行,而是通過一個完整的生活背景下的學習,包括集體教學,包括在區域當中,包括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在主題學習當中來獲得這樣一些關鍵經驗的。
同時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基于評估的教學。所以我們幼兒園也是應該是我們國內第一最早進行,用這個時光機軟件工具來幫助老師做一個觀察評估的系統,其實也是經過了每一年都在不斷的去調整,我在這里給大家展示,這是其中一條,科學領域當中的科學能力。
指南里面其實講了很多,但是老師還是不能夠看到究竟孩子的科學能力是怎樣發展的,所以我們希望用一句話讓我們的老師能夠看到,這個幼兒的科學探究他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它的發展進程就是從隨機的嘗試,錯誤式的探究,開始發展到問題引發的一種有指向的探究,逐漸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能夠根據問題來計劃和執行他的探究,能夠基于證據得出結論。
好,這是老師必須很清楚的兒童的科學能力的發展,他是這樣一個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從小班到大班,它的發展的臺階,又是怎樣的呢,那么小班的孩子他是怎樣的?他可能就是擺弄啊,他可能用動作去探索物體,到了中班,他可能能夠通過簡單的調查來收集信息,那么到了大班,他能夠怎么樣去提出猜測的驗證,等等等等。
其實我們這個評估體系的建立是并不是專家在做,而是專家和老師一起在做,我們是通過上下貫通的這樣一種方法,所以下面的行為事例都是我們從我們的老師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記錄當中得來的。
反過來我們再來反思我們的孩子的這樣一個科學能力的臺階是不是合適,大家可能看到我們這個只有臺階13524是空著的啊,空著的是因為我們這里面可能有一些過渡的水平,或者未來可能我們老師提供更加豐富的。
這樣一個孩子的發展行為實例,可以讓我們對孩子發展的進程有更加具體的、放大的和細節性的這樣一種理解。
研究學科教學我們也是學習者,因為我們相信一節課對老師的專業能力是非常集中的一種挑戰,但是我們對課的研究不是研究這節課怎么樣完美,而是通過教學這樣一個對老師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去看到孩子的學習,看到師幼的互動是如何支持孩子的學習,所以這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
那么從課程實施來說,我們真的是沒有特色啊,其實我們堅持的是教學游戲和生活相結合,個別小組和集體相結合育成和生存相結合。我們的課程實施的途徑就是一個圓圈,我們把它稱之為叫課程圈。
其實教學游戲和生活它是合而不同的,首先他們是不同的,因為教學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的,這樣一種師幼互動的過程,它指向的知識和技能等等的這樣一種學習和發展。而游戲,游戲在游戲之外是沒有目的的,游戲就是為了開心,但是他們之間有沒有可以交界的地方呢?
這就陳先生所講的游戲式的教學法,游戲可以為我們的老師的教育所用,那么就會出現很多一些教學目的的游戲,但是不能夠把游戲這樣一個我們認為是一個完全的指向某一個方面,這樣就喪失了孩子他內在的一些需求,比如說游戲的需求,這也是兒童精神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
同樣的生活也是,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每天重復的這樣一些吃喝拉撒睡,可是成長不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平凡的生活當中,慢慢的不知不覺的在發生著嗎?
所以生活中他既有那些常規的頻繁的一些活動,同時他也有一些讓他不一樣的體驗,而這些常規性的活動,對于孩子的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它也應該成為兒童的教育,或者我們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同時生活跟我們的教學也是有連接的,跟我們的游戲也是有連接的,你比如說,生活館,這個生活館的活動我們孩子的這個種植的所有的收獲都是要最后都要落到孩子嘴巴里的,所以我們要去生活館去烹調,去品嘗,這是生活。
但是這是跟一日三餐是不一樣的生活,是更開心,更有游戲性,那么從活動的形式來說,我們也強調,就是把集體和孩子個別的以小組的這樣一種形式結合起來,過去我們太過于注重集體教學。當然我們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兒童,可是他人在心不一定在,并不是說集體教學就真的面向全體兒童,其實是你眼中是沒有兒童的,因為你只是有一個抽象的一模一樣的兒童而已。
很多老師就會覺得,唉呀,如果在區域中進行,如果這個主題只有部分孩子參與,其他孩子沒有參與,那怎么辦?
嗯,其實我并不認為有哪些所有的內容,都是要所有的孩子都參與的,其實孩子的活動只是在一起,而通過每一項活動都可以讓孩子的各個方面獲得發展,所以其實我們在跟老師的討論當中,大家也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就是有的時候旁觀也是一種力量,不一定要每個孩子,你不要強迫他,這個事情很重要,你一定要去做啊,你比如建構區我就發現總是那四五個孩子特別感興趣,我就故意問那個不怎么去的孩子,我就問他你們這個建筑區在做什么?
講的頭頭是道,因為他每天都在默默的關注著,所以后來我就把這個事情講給我們的老師聽,真的不必去安排孩子做什么,而是你要讓孩子他內心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也是有強迫孩子要去做的事情,包括我們的區域活動,可能我們的區域活動有點不一樣的是我們不像其他幼兒園小朋友要做游戲計劃要去插牌等等,所有這一切我覺得都是由著他們自己的性子,他想去玩就玩,不玩就不玩的。
但是我們也有的活動是必玩的啊,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我們會有每周的任務,在美工區,科學區,數學學習等等,那么這些活動,其實是過去的集體教學內容,我們把它轉移到區域當中,通過個別化的形式來進行,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活動對孩子來說,如果真的是有理由希望他們每個孩子去做的,我們會把它作為必選活動。
再比如數學,因為我自己也是研究數學的,其實早期的數學的學習經驗對他的入學準備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會發現那個喜歡數學的孩子,他會考數學區那不喜歡數學的孩子或者數學落后的孩子,所以在我們幼兒園數學區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要過關的,要求每個孩子都會玩,他玩不玩、玩多玩少不重要,他要會玩。
我們的老師要去保證,孩子他的這樣一個根據我們的學習,孩子的數學學習路徑所設計出來的這樣一些任務,他是不是都能夠會,如果不會的話在幼兒園里面老師會有意識的把他叫過來,給他來玩,同時呢,我們可不可以跟家長來溝通,讓他們在家里面也給他相應的這樣一些學習。
這樣一個就是在家里面更多的親子之間的這樣一種共同的活動。總之,我覺得這是可能我們幼兒園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保底。
好,那我小結一下什么是回歸生活的教育,我覺得其實幼兒園的教育,其實我們的所謂的目標就是孩子的生活的能力和生活的態度,他喜歡幼兒園,喜歡在幼兒園里面的生活,同時每一件事情他們都能夠自己做主,有機會去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去做,我想這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最為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種能力。
所以在我們幼兒園里,其實我們還會經常一言不合去投票,然后包括我們在進行中國主題當中,大班他們也會投票,因為他們要研究中國特色。我們研究什么呢,于是他們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提案,但是,大家要去投票,因為我們只能選三樣來進行研究,選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要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可是每一個人都想當家作主的情況下,我們怎么樣尊重別人的想法,我們會主張、愿意去主張自己的這樣一些想法和愿望,但是我們在一個集體當中,如何學會妥協,形成共識,所以這一切我相信也是他們未來長大以后進入社會、進入他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吧。
所以真的有時候我覺得愛生活真的太重要了,所以后來我們這個婚禮完了以后,其實我們也在教研,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然后好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拋出來這個問題,我們就說這個課程,究竟它的意義在哪里,我也認真思考了一點,我在想也許說不定20年后,當他成長起來,開始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和婚姻和家庭的時候,他能夠還記得這樣一個美好的瞬間,他不那么恐婚。他對未來抱有希望,我覺得可能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吧。
這是第1點,那么第2點呢,就是我們要將課將對課程的思考放在整個生活的大背景當中去,課程是活的,沒有什么東西是必須要學的,所以這些東西一定要經受生活的篩選,他對孩子來說對他現在、未來的生活當中究竟意義在哪里,他如何把這些課程嵌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去跟他自己的生活中的、關注生活中的課題能夠結合起來,所以課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應該是把它放在這個可生活的大背景當中去的。
那么第3個呢,當我們去關注生活的時候,其實孩子是會給你驚喜的,你可能在今天你瞪大了眼睛,你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和發展,可是一回眸一回首你會發現孩子長大了。
因為生活當中孩子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成長著,而回歸生活的教育,其實我們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教師跟兒童是共同生活和共同成長的,就像用我們老師自己的話說,人家還是寶寶呢,我們的老師都是90后,馬上00后要來了,其實他們也同樣的面臨著很多學會生活和如何面臨成長的這樣一個話題和問題。
那下面我要說的是,回歸兒童回到兒童的這個活教育的探索,其實就是我們剛開始開園的時候,真的沒有像現在這么歡樂,作為園長我是非常焦慮的,但是我不能把這個焦慮傳導給老師,我要故作輕松啊,我想這個不知道有沒有年輕老師啊,剛才李老師說60%都是5年以下的,在我們幼兒園就是幾乎100%了,他們不會上課,而且工作以后,就發現學校里學的都沒有用,要用的都沒學過。
我也沒真的看不下去她們上的課,就閉著眼睛看啊。其實我們公辦園都是至少具有大學或者研究生學歷的老師才進入,所以我很幸運,剛剛按照剛才那個數據,我們是在TOP25%的這個層面上,可是她們依然什么都不會啊,我就在想,其實真正對我嚴峻的考驗,就是如何讓我們的這樣一些有學歷沒能力的老師,她的專業自信還能得以維持,她能發現自己的力量,她能夠自己給自己一種成長的一種信心。
嗯,所以我就跟老師說,我說其實課上不好沒關系,因為一日生活皆課程嘛,上課只有半個小時,我們一天大把的時間跟孩子一起玩一起生活,其實都是教育啊。
我們在跟孩子玩,三四個孩子你管不住三兩個孩子你總是可以的,你上課不會聊天總是可以的,那怎么樣不要把天聊死。你能夠在聊天的過程當中,你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問題,發現他的興趣,從而還能引導孩子,他的學習,這不就是課程嗎?
其實在生活當中老師跟孩子非常隨意的對話和在課堂上那個精心雕琢和準備的這些提問,本質上都是師幼互動,而課堂上可能會對老師的這種靈活性,對老師的這種目標意識,對孩子的這種反應其實有很高的要求,但生活中沒關系啊,你可以反應慢一點,你今天反應不過來,哪怕你明天的反應也是可以的,所以當時我就選擇了一條冒險的道路,因為在我們幼兒園全都是新老師,沒有一個師傅給你一個樣板,說,請你像我這樣做。
后來就學會了怎么上課怎么管孩子,我希望把這一切都當做一個研究,讓我們的老師自己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去發現兒童,去找到課程在哪里,所以這是給我們老師的一個口號,叫做看得見兒童找得到課程。
我們從第2年開始是幼兒園里有一個常規的節目,就每個月我們會有一個課程故事會,這個課程故事會是非常隨意的,就是只要你認為是個故事的事情都可以來說給大家聽,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許做PPT,不許帶稿子,因為這個故事如果講的足夠精彩,是不需要這些東西的。
這個課程的故事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還是每個月都在做,我們做這個課程故事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夠看得見兒童,兒童是教育的起點,從跟孩子的共同生活當中去發現他們的興趣問題和經驗的起點,而真正的把課程變成是一種支持孩子成長的這樣一種力量。
陳鶴琴先生有一句名言就是兩個凡事,凡事能夠自己想的,讓他自己去想,凡事能夠自己做的,讓他自己去做。我們再跟老師平時的討論當中也在堅持這樣一個觀點。
作為老師來說其實并不是簡單的追隨兒童就可以的,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辯證法,老師思想應該在孩子的前面而行動,應該在孩子的后面也就是說你如果完全都不去想,就看孩子那我覺得這不是教育。
教育一定是能夠想到孩子他未來的發展的方向和我們的目標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夠簡單粗暴的把我們的目標就作為我們平時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這樣一個直接的依據,而是能夠把教育目標看成我們希望跟孩子共同到達的這樣一個彼岸。
同時我們希望是伴隨孩子來獲得這樣的成長,所以老師的行動應該要慢一點跟著。所以我們老師做很多的觀察記錄,這些其實都也都反映出他們對于這個孩子的這樣一種關注,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專業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因為在大學里面她們都學過兒童心理學,可是那個兒童是我們老師描畫出來的一個書本上的兒童,可是真的到實踐當中去,孩子是各式各樣的,還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每個孩子,他都是一個他的早期經驗塑造出來的,這樣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們怎么樣能夠看到每一個孩子看的不一樣啊,以及真正的去賦予他成長的力量呢?
所以我們的老師做很多的觀察。非常自豪的說,直到今天為止我都沒有要求我們的老師每個月要寫幾篇,因為我們也去一些幼兒園,包括一些農村幼兒園去試調,那老師真的很辛苦啊,寫好多的觀察記錄,可是我看一眼就就不想再看第二眼。
確實大家都知道觀察很重要,可是我們真的從觀察中受益了嗎?沒有啊,我們浪費老師很多的時間去做觀察記錄,去解讀,其實所謂的解讀就是跟這個指南來做一個匹配啊,反正還是一開口就是可以對應語言教育的目標,一打架就是社會領域的目標啊,可是你真的看到孩子的發展了嗎?看到孩子發展中的問題和他的發展的表現了嗎?
并沒有,因為我們沒有去真正的跟孩子對話啊,我們沒有看到,沒有看到孩子。所以老師說,唉呀,這個解讀兒童這個是很專業的事情,你看你再幫我們解讀解讀還是怎么發展的,嗯,其實我并不這么認為,因為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那是一種本能。
我們的老師你去找男朋友的時候,你對你跟你這個男朋友從第1次見面然后約會,然后相互的認識了解,你口袋里揣了個指南了嗎?并沒有,因為你本著你憑著你對人的這樣一種最基本的認識啊,憑著你真心跟他去溝通和交流,你去發現他的興趣,發現他的能力,發現他的人品等等,所以這是一種本能。
這個指南不是擋箭牌,也不是紅寶書,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理解兒童的天生的本能,當然了,這種本能如何把它變成是一種專業的力量,它是需要加持的,這種加持就是我們對兒童學習和發展的一些理論技術,可是并不是說,有了這個指南你就全都有。
所以我覺得是讓老師真正的去敞開心打開他的這個專業去跟孩子共同生活,去投入到孩子生活當中去投入到孩子的心里,走進孩子的心里,這才是真正理解兒童的這樣一個起點,看見兒童的起點。
所以當時這個我們的老師每天他寫這個的觀察的記錄,我是每天都要看的,看了以后我我要去幫他解讀,因為確實他只是憑著本能,有些問題他不不一定看得見,憑他的經驗,那我就幫他解讀,同時更多的時候我就發現我們的老師他只會描述孩子的這個行為或者問題,但她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啊,所以我會給他支招,我說你可以怎么做,而更重要的是給他鼓勵,就是說其實任何教育都不是說這個藥到病除的,都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的。
好,慢慢的她們開始自己能夠去理解自己,可以知道我會怎么去做了啊,所以我就要只要點贊就可以了啊,嗯,我就在想,其實直到現在我也看到我們全員二十幾位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寫很多很多觀察記錄的,有那么幾位寫的非常多,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男朋友,天天就只有工作的,但是也有一些已經沉浸在愛情啊什么新婚的甜蜜當中了。
有些老師說很累很忙,她沒有時間去寫,但是至少她能夠把班帶好,我覺得也不錯吧。我也讓她知道,如果你真的去寫了,真的去記錄了去思考了,這就是你的成長。
就是幼兒園每年都會有論文比賽,案例的比賽以及評選。我們這些老師會把她平時的觀察記錄,如果她有一個追蹤的話,那么她就是一篇文章,也獲獎了。包括前面什么課程游戲化的案例評選,我們幼兒園也有老師獲獎了,她們從這個當中得到一種激勵,所以我覺得如何去激發老師的一種內在的成長的力量,這可能是最重要的。
如何提前回到兒童?這個其實我剛才也有講到,就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自發性的活動,比如說我們的一日生活當中有很多角色,游戲的時間,戶外的游戲的時間,我們都是不去安排孩子的,都是他們可以自己玩,我們給孩子更多的自主選擇,但同時呢,把這個自主選擇和我們的對他的要求結合起來。我們也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讓每一個孩子去發現他自己興趣和需要。其實剛才我已經跳到這個部分了,就是怎么樣培養活的教師,我覺得活教育目標是培養活的兒童,需要活的教師,活的家長,那這個活的教師是什么呢?
我也是琢磨了好久,希望弄得跟這個活字能夠聯系起來,我的理解是,活教師他應該是靈活應變的,實踐中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希望老師他能夠有自己的思考,自己去決定我的這樣一個行動。
真的,因為其實大家知道為什么當時做這個園長嗎?我真的實在找不到園長啊,到處去拉人,最后都被拒了,就是那種失戀的感覺,后來有一個朋友悄悄跟我講說你們南師大坐的一排專家在這里,誰敢來做這個園長啊。
所以我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因此我做了園長之后,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防火防盜防專家。有一次跟我們省里面教研室主任在一起,他跟我開玩笑,唉,做專家太容易了,兩條:第一我不做,你做;第二隨便你怎么做都是錯的。
我后來想想表示不服,我說在我們幼兒園不是這樣的,我們也有兩條就是:第一條你做你說了算,第二條是不問對錯只問思考。
因為我們相信實踐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要培養一個會思考的老師,這是最重要的,真正培養他的靈活應變能力,我覺得這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專業的能力,其實我也不會管理,我從來沒做過領導,然后去管理一個幼兒園,但是我憑著一個我的樸素理論吧,就是:
你希望老師怎樣對待孩子,你就應該怎樣對待老師。
我們要激發孩子的主動,可是你不讓老師自己去主動的工作,怎么可以。所以你為什么要強迫他每個月要寫幾篇觀察日記呢?他自己真的認為這件事對他很重要,就像我們一個老師講的說,哎呀,星期六要寫一寫就是半天啊,一一個案例就寫一個多小時,我說你就少寫一點,他說少寫一點,我又怕以后就忘記了這些照片,我不把它整理出來太可惜了,唉呀,我當時就想到,其實這不就是青春期記日記的這種感覺嗎,誰讓你去記了,可是他覺得我不記下來不行啊,我有太多的話想說。
嗯,所以怎么樣去培養一個主動的老師,會思考的老師,包括我們希望老師對孩子要靜待花開,可是我們有沒有這樣一種胸懷讓老師慢慢的成長呢?
但是不管他的進步快還是慢啊,我經常也跟老師們講,其實只要在我們這個幼兒園,你的方向肯定是對的。慢一點都不重要啊,你有力氣的時候你就可以跑快一點,你沒有力氣的時候可以跑慢一點,但是呢,我們在跟孩子這樣一個共同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有持續加油的這樣一種能力。
真的,我覺得作為幼兒園老師,其實他最幸福的地方在哪里,不是說他對孩子的愛是無窮無盡的,并且能夠得到回報的,而是他能夠從孩子那里能夠獲得一種生命的力量,能夠充滿活力。
所以我們經常跟老師講三觀,這個三觀就是教育觀兒童觀還有生活觀,前面兩個不用我多講,書上有很多,但是生活觀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的培養起來的啊,我們要熱愛生活,一個整天抱怨的老師,一個疲憊不堪的老師,你給孩子就是這樣一種成長的環境。
而一個對生活是滿意的,感恩的老師,我相信你一定給孩子的也是最好的成長環境,所以這是我們對于活教師的理解。
最后我想說,我希望我們的幼兒園是個什么樣的幼兒園呢,一所沒有特色的幼兒園,因為很多老師說張老師你是搞科學教育的,你們幼兒園是不是科學特色啊?是不是STEM教育?
我說沒有,但是我們希望是一個真實的幼兒園,這個真實就是孩子成長中的真實的樣子,老師成長中的真實的樣子,他不是完美的,我們不回避不遮掩我們孩子的任何的問題,我們老師成長中任何問題,我們歡迎所有的人能夠跟我們去共同去探討我們成長中的科技生活。
其實有一天我跟老師講說,其實亂七八糟不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嗎,但是怎么樣在這種亂七八糟當中找到秩序,在亂七八糟當中能夠堅守我們的初心,這才是對我們來講真正需要去抓住的一些東西。
我還希望我們的幼兒園是一種活的幼兒園,因為我這段時間也跟很多園長在交流,其實說實在的我不太贊同一個園長是什么樣的特色,這個幼兒園就打上他的、他家的烙印。
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總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幼兒園,你是希望你這個幼兒園越來越離不開你呢,還是希望他在離開你以后他依然能夠生長,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說活的越來越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