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18805396701掃一掃 聯系我們
自上世紀90年代掀起 “國學熱”后,從業企業已突破4000家,秦漢胡同、童學館、小夫子國學、匯賢雅等應運而生,而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是面對晦澀難懂的論語、文言文,如果沒有專業老師引導,孩子可以讀懂嗎?
2017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在各個教育階段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幼兒、中小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一時間,穿上漢服,捧起《論語》、《弟子規》的國學培訓班、國學夏令營,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們的追捧,掀起了一陣“國學熱”。
國學代表了中國傳統思想,其中包括經史子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等。在國學概念趨于窄化的情況下,面對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少兒市場出現了三類走向,第一類是以國學經典為主導的兒童啟蒙教育;第二類是以寓教于樂為主的素質化教育;第三類是以回歸傳統的禮儀教育。
隨著,少兒培訓市場的火熱帶動了其細分領域的發展,據沙利文數據統計,2014年至2018年,中國少兒培訓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1%,中國少兒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呈現穩步上漲的發展趨勢。少兒雙語、藝術培訓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逐漸降低,集中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少兒培訓行業供給端不斷追求新型的辦學特色,在弘揚傳統文化成為流行趨勢的教育環境下,國學得到了較多關注。并且,伴隨少兒國學教育目標群體的持續擴容,中國少兒國學行業市場規模將有望持續上升。
兒童時期處于人生關鍵時期,該時期對兒童的教育培養直接關系其以后的生長發育過程,包括知識、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等在該時期均處于一個啟蒙階段,因此對兒童的教育培養受到了家長與社會各界的重視。
一般來說,國學主要是指以中國古典典籍為載體,表達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觀的學術體系。三至六歲的兒童,智力開始發育,需要不斷利用知識充實自己,就需要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培育讀說能力及記憶能力,益常讀諸家經典;七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既定的性格及對知識的初步記憶基礎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對其進行引導,因為兒童已經進入認識世界的階段,而不再只是記憶,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已經開始了模仿學習,因此,除言行引導外,還需要更多地通過實踐,讓兒童對前期記憶下來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消化理解。
現階段兒童的父母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具備超前消費意識以及較高文化程度,對于兒童教育培訓也更為重視;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來一二線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及家長對于子女教育的重視,單位家庭對兒童教育的投入越發提高。兒童教育培訓面臨旺盛需求,并存在進一步上升趨勢。